社會學院社會學系教工黨支部是教育部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,共有黨員16名🛌🏻。疫情發生後,支部所有的黨員都被封控在各自的小區,在此情景下,他們並沒有選擇“躺平”,而在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基礎上🎅🏼,積極主動地參與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🚰,第一時間向所在居民區黨組織報到,就地開展疫情防控誌願服務👳🏻♀️,踐行一名黨員的責任和使命🧏🏽♀️。疫情期間🚣🏼,支部還召開疫情防控專題組織生活會🕵🏽♂️,進一步統一思想,號召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🚵♂️,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。
支部書記馬流輝所居住的小區已有多個樓棟出現陽性病例😿,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,幾個居委幹部連日來超負荷工作,顯得非常疲憊。面對此景,他主動向居委會亮明自己的黨員身份,加入小區的誌願者隊伍,包幹了1個樓棟每日的垃圾清運和防疫物資發放工作。關鍵時刻👩🏻🦱,黨員必須沖在前面,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居民的認可。
為解決小區部分居民的“吃菜”問題🚶🏻,支部黨員汪華便化身為“團長”,主動對接支部共建單位奉賢區柘林鎮迎龍村🫰🏻,通過多方協調從那裏的蔬菜基地訂購了71箱近1000斤的蔬菜🙅🏽,讓大家實現“有菜心不慌”🔗。群眾的需求👩❤️👨,就是我們黨員努力的方向,看著居民們吃上新鮮的蔬菜,汪華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✯📭。
核酸檢測是社區疫情防控的重要環節,而組織核酸檢測需要大量的誌願者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秩序維持🤹🏿、掃碼等工作,支部張燕、趙方杜、劉晶👼🏻、黃葉青等黨員🪤,多次參與本小區的核酸檢測工作💃🏻🚼。有的小區人口基數較大👳🏼,一次核酸檢測需要數小時才能完成💂🏽♀️📮,所以當“大白”其實非常辛苦。但他們以毫不退縮的戰鬥姿態,持續沖在抗疫第一線,彰顯共產黨員的擔當。
當前,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👭,社會學系教工黨支部將繼續嚴格落實黨中央和上海市委的相關要求🌴,盡銳出戰👮🏽♀️,與居民區的幹部群眾想在一起,幹在一起🧷,讓黨旗在抗疫鬥爭一線高高飄揚!